网站主页 |手机客户端
九年级化学_初三化学_无忧化学_欢迎你!
您当前位置:主页 > 知识之窗 > 知识杂谈 > (2015年-1901年)历届诺贝尔物理奖得主及贡献(2)

(2015年-1901年)历届诺贝尔物理奖得主及贡献(2)

2015-10-11 字号:[ ] 编辑:56hx 来源:网络整理 浏览:

    1990年 J.杰罗姆 美国 发现夸克存在的第一个实验证明 H.肯德尔 美国 R.泰勒 加拿大。
    1989年 N.F.拉姆齐 美国 发明原子铯钟及提出氢微波激射技术 W.保罗 德国 创造捕集原子的方法以达到能极其精确地研究一个电子或离子 H.G.德梅尔特 美国。
    1988年 L.M.莱德曼 美国 从事中微子波束工作及通过发现μ介子中微子从而对轻粒子对称结构进行论证 M.施瓦茨 美国 J.斯坦伯格 英国。
    1987年 J.G.柏诺兹 美国 发现新的超导材料 K.A.穆勒 美国。
    1986年 E.鲁斯卡 德国 电子物理领域的基础研究工作,设计出世界上第1架电子显微镜 G.宾尼 瑞士 设计出扫描式隧道效应显微镜 H.罗雷尔 瑞士。
    1985年 K.V.克利青 德国 量子霍耳效应。
    1984年 C.鲁比亚 意大利 由于他们的努力导致了中间玻色子的发现 S.范德梅尔 荷兰。
    1983年 S.钱德拉塞卡尔 美国 恒星结构和演化方面的理论研究 W.福勒 美国 宇宙间化学元素形成方面的核反应的理论研究和实验。
    1982年 K.威尔孙 美国 关于相变的临界现象。
    1981年 N.布洛姆伯根 美国 激光光谱学与非线性光学的研究 A.L.肖洛 美国 K.M.瑟巴 瑞典 高分辨电子能谱的研究。
    1980年 J.W.克罗宁 美国 CP不对称性的发现 V.L.菲奇 美国。
    1979年 S.L.格拉肖 美国 建立弱电统一理论,特别是预言弱电流的存在 S.温伯格 美国 A.L.萨拉姆 巴基斯坦。
    1978年 A.A.彭齐亚斯 美国 3K宇宙微波背景的发现 R.W.威尔孙 美国 P.L.卡皮查 前苏联 建成液化氮的新装置,证实氮亚超流低温物理学。
    1977年 P.W.安德孙 美国对晶态与非晶态固体的电子结构作了基本的理论研究,提出“固态”物理理论。
   J.H.范弗莱克 美国 对磁性与不规则系统的电子结构作了基本研究 N.F.莫特 英国。
    1976年 B.里克特 美国 分别独立地发现了新粒子J/Ψ,其质量约为质子质量的三倍,寿命比共振态的寿命长上万倍 丁肇中 美国。
    1975年 A.N.玻尔 丹麦发现原子核中集体运动与粒子运动之间的联系,并在此基础上发展了原子核结构理论。
   B.R.莫特尔孙 丹麦 原子核内部结构的研究工作。
   L.J.雷恩瓦特 美国。
    1974年 M.赖尔 英国研究射电天文学,尤其是孔径综合技术方面的创造与发展
   A.赫威期 英国 射电天文学方面的先驱性研究,在发现脉冲星方面起决定性角色。
    1973年 B.D.约瑟夫森 英国关于固体中隧道现象的发现,从理论上预言了超导电流能够通过隧道阻挡层(即约瑟夫森效应)。
     江崎岭于奈日本 从实验上发现半导体中的隧道效应。
   I.迦埃弗 美国 从实验上发现超导体中的隧道效应。
    1972年 J.巴丁 美国 提出所谓BCS理论的超导性理论 L.N.库珀 美国 J.R.斯莱弗 美国。
    1971年 D.加波 英国 全息摄影术的发明及发展。
    1970年 H.O.G.阿尔文 瑞典磁流体力学的基础研究和发现并在等离子体物理中找到广泛应用。
   L.E.F.尼尔 法国 反铁磁性和铁氧体磁性的基本研究和发现,这在固体物理中具有重要的应用。
    1969年 M.盖尔曼 美国 关于基本粒子的分类和相互作用的发现,提出“夸克”粒子理论。
    1968年 L.W.阿尔瓦雷斯 美国 对基本粒子物理学的决定性的贡献,特别是通过发展氢气泡室和数据分析技术而发现许多共振态。
    1967年 H.A.贝特 美国 恒星能量的产生方面的理论。
    1966年 A.卡斯特莱 法国 发现并发展光学方法以研究原子的能级的贡献。
    1965年 R.P.费曼 美国 量子电动力学的研究,包括对基本粒子物理学的意义深远的结果 J.S.施温格 美国 朝永振一郎 日本。
    1964年 C.H.汤斯 美国在量子电子学领域中的基础研究导致了根据微波激射器和激光器的原理构成振荡器和放大器。
   N.G.巴索夫 前苏联 用于产生激光光束的振荡器和放大器的研究工作。
   A.M.普洛霍罗夫 前苏联 在量子电子学中的研究工作导致微波激射器和激光器的制作。
    1963年 E.P.维格纳 美国原子核和基本粒子理论的研究,特别是发现和应用对称性基本原理方面的贡献。
     M.G.迈耶 美国 发现原子核结构壳层模型理论,成功地解释原子核的长周期和其它幻数性质的问题 J.H.D.詹森 德国。
    1962年 L.D.朗道 前苏联 研究凝聚态物质的理论,特别是液氦的研究。
    1961年 R.霍夫斯塔特 美国 由高能电子散射研究原子核的结构 R.L.穆斯堡 德国 研究r射线的无反冲共振吸收和发现穆斯堡效应。
    1960年 D.A.格拉塞尔 美国 发明气泡室。
    1959年 E.萨克雷 美国 发现反质子 O.张伯伦 美国。
    1958年 P.A.切连柯夫 前苏联 发现并解释切连柯夫效应(高速带电粒子在透明物质中传递时放出蓝光的现象) I.M.弗兰克 前苏联 I.Y.塔姆 前苏联。
    1957年 李政道 美国 否定弱相互作用下宇称守恒定律,使基本粒子研究获重大发现 杨振宁 美国。
    1956年 W.肖克莱 美国 研究半导体并发明晶体管 W.H.布拉顿 美国 J.巴丁 美国。
    1955年 P.库什 美国 精密测定电子磁矩 W.E.拉姆 美国 发现氢光谱的精细结构。
    1954年 M.玻恩 德国 对量子力学的基础研究,特别是量子力学中波函数的统计解释 W.W.G.玻特 德国 符合法的提出及分析宇宙辐射。
    1953年 F.塞尔尼克 荷兰 论证相衬法,特别是研制相差显微镜。
    1952年 E.M.珀塞尔 美国 核磁精密测量新方法的发展及有关的发现 F.布洛赫 美国。
    1951年 J.D.科克罗夫特 英国 首先利用人工所加速的粒子开展原子核 E.T.S.瓦尔顿 爱尔兰 蜕变的研究。
    1950年C.F.鲍威尔 英国 研究核过程的摄影法并发现介子。
    1949年汤川秀树 日本 用数学方法预见介子的存在。
    1948年 P.M.S.布莱克特 英国 改进威尔孙云雾室及在核物理和宇宙线方面的发现。
    1947年 E.V.阿普顿 英国 发现电离层中反射无线电波的阿普顿层。
    1946年 P.W.布里奇曼 美国 研制高压装置并创立了高压物理。
    1945年 W.泡利 奥地利 发现泡利不相容原理。
    1944年 I.I.拉比 美国 用共振方法测量原子核的磁性。
    1943年 O.斯特恩 美国 测定质子磁矩。
    1942年—1940年 未颁奖。
若有疑问,不妨搜索一下:
转载或变相转载,请注明出处:无忧化学(www.56hx.cn)谢谢!!
0
 

知识杂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