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主页 |手机客户端
九年级化学_初三化学_无忧化学_欢迎你!
您当前位置:主页 > 知识之窗 > 知识杂谈 > 中国向大海要淡水解决水资源短缺

中国向大海要淡水解决水资源短缺

2014-01-08 字号:[ ] 编辑:56hx 来源:网络整理 浏览:
    2004-5-19 13:36:28   来源:水信息网
    新华网天津频道5月18日电(记者孟华)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人口急剧增加,淡水资源危机已经成为仅次于全球气候变暖的世界第二大环境问题。淡水资源紧缺的中国正在积极利用可持续发展的思路解决面临的水问题。开辟新水源,"向大海要淡水"成为新世纪我国解决淡水资源危机的战略选择。
     向大海要淡水--解决水资源危机的必然选择
     我国是全球13个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人均淡水占有量2220立方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位列世界第100位之后。由于人口众多且分布不均,淡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水资源污染和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造成北方干旱缺水。资料显示,我国有400多个城市缺水,108个城市严重缺水。国民生产总值约占全国的60%的沿海地区缺水形势更加严峻,人均水资源量大部分低于500立方米。
     我国每年因缺水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数千亿元。据估计,今年全国城市缺水量达到400亿立方米,因缺水影响的国民生产值达2400亿元人民币。 中国工程院《21世纪我国可持续发展水资源战略研究报告》指出,目前,一般年份全国总缺水量约300-400亿立方米,农田受旱面积1-3亿亩,因缺水而造成工矿企业限产甚至停产,城市生活限时供水甚至停水,经济损失超过洪涝灾害。到2030年,我国用水总量将达7000-8000亿元,已经接近可用水量的极限。
     淡水资源的紧缺已经成为我国沿海城市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然而,蓄水、跨流域调水等传统措施,只能实现水资源的时空转移,而不能增加水资源的总量。"开源"与"节流"并重,我国政府开始为解决水危机寻找新思路,海水淡化技术的进步使得向全球水储量96。5%的海水要淡水成为现实。
     专家指出,海水淡化是一种可持续、长久解决水资源缺乏的方式,与其他水资源供应方法相比,海水淡化具有投资小、水质更高、供给稳定、按照需求灵活增加供应量等优势,重要的是,随着技术日趋成熟、海水淡化的成本可以持续下降。 
     "海水淡化已经成为全世界淡水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海水淡化的普及和发展是人类解决水资源问题的必然趋势。"世界海水淡化权威组织国际脱盐协会会长曼索尔说。目前海水淡化及利用技术已经在全世界有120多国家使用,解决了1亿多人口的用水问题,即世界1/50的人口靠海水淡化用水。
     日趋成熟的海水淡化技术推动产业化发展
     我国的海水淡化技术经历了一个发展成熟的过程。19世纪60年代是海水淡化技术的起步阶段,1961年国家海洋局在杭州成立了第一个海水淡化研究室;19世纪70、80年代后,进入技术发展阶段,经过持续攻关,许多关键技术取得重大突破,技术经济性日趋合理,具备了坚实的推广应用基础;目前我国海水淡化技术开始进入大规模工业、商业运用阶段,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掌握海水淡化等资源利用先进技术的国家之一,产业大发展的技术经济条件已经具备。
     "我国目前日产量4万吨的海水淡化水水质很高,除一部分蒸馏水外,其余的全部为质量高于自来水的优质饮用水",中国海水淡化与水再利用学会副理事长王世昌教授指出,其中日产量约6000吨的高纯水被用于发电厂的高压供水;其余的用于解决沿海居民用水。目前,大连长海县、山东长岛、荣城、以及浙江舟山等地均建设起日产量1000-5000吨级的海水淡化工程,淡化后的海水成为当地居民重要的水源。天津、山东等地生产的海水淡化的瓶装、桶装纯净饮用水也已经进入市场。
    目前我国海水淡化的单位成本已经大大下降,主体设备较十年前成本下降了近一半,节能能源和能源回收的普遍应用较以前节约50%能源,海水淡化成本已经降到5-6元钱,接近自来水以及工业用水的价格。可以满足国内需求并在适当时机参与国际竞争。专家指出,随着我国海水淡化的产业化规模化,经济和社会效益将更多地显露出来。
    "海水淡化技术的应用为我国乃至人类开辟了一条稳定持久的新的水资源途径,这是一个必然的选择。它在保护资源的同时,也在创造资源。"王世昌教授认为。海水淡化和直接利用,近期可作为我国沿海城市用水的第二水源,岛屿用水的第一水源;中长期可以缓解甚至最终解决我国北方淡水资源短缺问题。
    专家指出,由于水淡化技术的普遍应用性,除沿海城市外,它还可以解决严重缺乏淡水的我国西北大部分省市的苦咸水难以饮用问题, 解决我国南方地区水资源中普遍存在着严重的生物污染问题。目前,使用海水淡化技术处理自来水、苦咸水变为工业用高纯水已在各大城市普遍使用,日处理量约有20-30万吨。同时,综合利用淡化和冷却排放浓海水中的化学资源,可提供一条弥补陆地资源相对不足的有效途径,实现循环经济模式。
    海水淡化产业展现巨大发展潜力
    我国海水淡化产业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处于快速发展态势。目前我国海水淡化日产量4万吨,可满足20万人口的一天的生活用水量。在日前天津举行的"2004海水淡化及利用技术"国际研讨会上,专家预计,到2005年,海水淡化的日产水量10-15万吨,可满足约750万人口的日常用水量;2010年这一技术的日产水量将达到30-40万吨,则可满足我国2000多万人口的日常用水。
    海水淡化技术作为先进环保和资源综合利用的新水源技术,其推广得到了中央政府及地方省市的重视和支持。目前,海水利用技术被列为《当前国家重点鼓励发展的产业、产品和技术目录》、以及《当前优先发展的高技术产业化重点领域指南》,2003年5月国务院颁发实施的《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纲要》已将海水淡化列为未来重点发展的新兴产业之一。
    目前我国沿海地区竞相发展海水淡化与利用产业的势头已经显现。国内沿海城市纷纷投入资金和科研力量组织海水淡化项目的研发与工程建设,并取得了大量的进展。我国沿海相继建成海水淡化厂十多座,日产近万吨级的项目已经在山东沿海建设使用。目前,天津、山东、浙江日处理10-20万吨的多个大型海水淡化项目规划相继出台,海水淡化展现出巨大的市场需求和良好的产业化发展前景。专家认为,海水淡化产业将成为我国海洋领域新的支柱产业,成为国民经济一个新的增长点。"海水淡化产业的发展将在海洋经济这个世界性的朝阳产业中为我国占有一席之地。"中国工程院院士、杭州水处理技术研究中心主任高从(土旁加皆)说。
若有疑问,不妨搜索一下:
转载或变相转载,请注明出处:无忧化学(www.56hx.cn)谢谢!!
0
 

知识杂谈